双 11 “烂尾车” 价格跳水,年轻人扎堆 “捡漏”

现象冲击:双 11 “烂尾车” 价格跳水,年轻人扎堆 “捡漏”

“原价 13 万的电车,4 万多就能提!”“去年上牌的 500 公里续航车,现在 6 万多没人要!” 双 11 期间,一批因车企停产沦为 “烂尾车” 的新能源车型,凭借惊人的价格跌幅意外热销。潮新闻记者探访杭州拱墅区、钱塘区二手车市场发现,高合、某新势力中大型轿车等 “烂尾车” 成咨询热门,部分车型价格较原价腰斩,甚至低至三折。
杭州汽车城某门店销售王诚(化名)指着刚成交的白色 SUV 介绍:“2020 款车型跑了 3 万公里,原价超 13 万,最终 4 万多成交,比租 3 年车位还便宜。” 更夸张的是高合 HiPhi,2023 款四座版原价 63 万,开一年多后 24 万就能入手,跌幅近六成;原价 20 万的中大型轿车,跑 4.4 万公里后报价仅 7.98 万,贬值速度远超正常车型。
年轻人成为 “捡漏” 主力。购车者王女士直言:“花四五万买带宁德时代电池的电车,开 3 年回本,过渡用很划算”;曾先生则感慨:“两三年前提车要排队,现在低至三折,配置还对标主流车型”。部分消费者甚至期待车企复工,认为当下是 “价格洼地”,未来可能涨价。

热销背后:低价高配 + 过渡需求,小众选择成年轻人新宠

“烂尾车” 热销并非偶然,核心原因在于 “性价比落差” 与 “短期需求匹配”:
  • 价格碾压:同等配置下,“烂尾车” 价格比在售车型低 30%-60%,双 11 期间商家叠加清库存让利,进一步放大优势。比如原价 30 万的新车,当前清库存价不足 15 万,低于同续航主流车型一半;
  • 配置吸引力:这些车型停产前多对标中高端市场,搭载大屏车机、智能座舱、长续航电池等配置,对追求 “高配置低预算” 的年轻人极具诱惑力;
  • 过渡需求旺盛:不少年轻人将 “烂尾车” 视为 “临时代步工具”,计划开 2-3 年再换新车,认为 “即便有小问题,四五万的成本也能接受”,避免了长期持有风险。
不过二手车商普遍表示,“烂尾车” 仍属小众市场,“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优先选在售品牌,毕竟售后有保障,‘捡漏’的多是不怕麻烦的年轻人”。

风险埋雷:售后断联、车联网失效、保费暴涨,“低价” 藏三重陷阱

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低价背后全是坑。” 曾购买 “烂尾车” 的老周(化名)的遭遇,揭开了 “烂尾车” 的风险真面目。

1. 售后瘫痪:维修靠运气,配件 “一货难求”

老周 2023 年购入某新势力中大型电车,如今车企停产,400 客服电话打不通,保修期内的刹车盘异响、充电故障只能自费维修。更糟的是,去年一位车主单方事故撞坏前保险杠,找遍第三方维修站才找到配件,维修耗时 1 个月;杭州某二手车商透露,曾收过一辆高合,天窗损坏后找配件找了 1 年多,至今未修好。
“零部件已停产,后续维修全看库存,以后坏了可能直接没法修。” 资深二手车商王玮直言,这是 “烂尾车” 最大的隐患 —— 车企消失后,官方售后体系瓦解,第三方维修站难寻适配配件,维修周期长、成本高。

2. 车联网 “哑火”:智能配置成 “摆设”

不少 “烂尾车” 车主遭遇 “智能失灵” 困境。老周的车机频繁断网,蓝牙钥匙失效、App 远程控制失灵,“现在必须随身携带物理钥匙,怕哪天连车门都打不开”;某新势力车主反映,车机系统停更后,导航地图不更新、语音控制故障,原本的 “智能座舱” 沦为普通显示屏。
车企停产后,服务器维护中断,车联网服务自然 “断供”,这意味着购买 “烂尾车”,就等于放弃了新能源车型核心的智能体验。

3. 车险涨价:保险公司 “避之不及”

高合车主小姚的经历更让人心塞:今年 10 月车险到期,多家保险公司要么推脱,要么报价 8000 多元,比去年涨了 2000 元。“保险销售说,车企停产导致维修成本飙升,他们只能通过涨价规避风险。”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,类似情况并非个例,“烂尾车” 因维修配件稀缺、定损难度大,已成保险公司 “高风险标的”,保费普遍上涨 20%-50%,部分小公司甚至直接拒保。

理性建议:避开 “低价陷阱”,三步选对过渡车

二手车商与业内人士给出三点避坑建议,帮年轻人平衡 “性价比” 与 “安全性”:
  1. 优先对比主流车型:当前 10 万左右的在售新能源车型,已搭载宁德时代电池、基础智能配置,售后有保障,维修成本低,没必要为 “高配置” 冒风险;
  1. 核查配件供应:购买前联系第三方维修站,确认该车型常用配件(如电池、刹车系统、车机模块)是否有库存,避免 “买得起修不起”;
  1. 计算长期成本:除购车价外,需预估车险涨价、维修备用金等隐性支出,若总成本接近在售车型,果断放弃 “捡漏”。
“‘烂尾车’的低价是‘车企风险转移’,消费者看似捡到便宜,实则接了‘售后烂摊子’。” 某二手车市场负责人提醒,年轻人购车需理性,短期过渡也应优先选择 “有保障的低价”,而非 “没售后的低价”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