速腾聚创全链路芯片通过车规认证,苹果 M5 芯片引发全品类升级潮
核心事件:速腾聚创全链路芯片通过车规认证
10 月 14 日官宣、16 日引发行业热议的速腾聚创数字激光雷达芯片认证事件,成为智能驾驶技术迭代的关键里程碑:其发射、接收、处理全链路自研芯片均通过 AEC-Q102 车规级认证,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该突破的企业。这一进展直接推动激光雷达技术从 “模拟路线” 向 “数字路线” 加速转型。
技术与市场影响深度解析
- 技术代差确立
速腾聚创副总裁王潇将两种技术路线类比为 “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”:模拟路线依赖复杂电路处理信号,最高仅支持 128 线,无法满足高阶智驾的高分辨率需求;而数字芯片通过多通道集成与数字信号叠加,可实现 192 线以上探测,抗干扰能力与点云质量显著提升。目前华为、速腾等头部玩家均已押注数字路线,其中华为搭载 SPAD-SoC 芯片的 192 线雷达借鸿蒙智行车系实现海量出货。
- 行业门槛全面升级
“192 线成为智能汽车入场券” 已形成车企共识:新国标对隧道切换、夜间探测等场景的测试要求,以及数字化雷达的规模化渗透,使得 192 线成为智驾感知的安全底线。速腾聚创 EM 平台已获得 8 家车企 45 款车型定点,印证头部企业的技术卡位效果。
- 渗透率将迎爆发期
王潇预测,2026 年激光雷达渗透率保守估计将翻倍(当前不足 10%)。核心驱动力包括:新国标政策指引、数字芯片带来的成本优化(通过集成度提升降低系统成本),以及车企对安全性能的优先级提升。
关联市场反应
汽车电子板块 10 月 16 日出现微跌(涨跌幅 – 0.92%),但汽车芯片指数跌幅收窄(-0.47%),显示市场对技术突破的理性消化 —— 短期受大盘波动影响,但长期技术升级预期已形成支撑。
二、电子数码领域:苹果 M5 芯片引发全品类升级潮
核心事件:苹果连发三款 M5 芯片新品
10 月 15 日晚间,苹果密集发布14 英寸 MacBook Pro、iPad Pro 及 2025 款 Vision Pro,均搭载第三代 3nm 工艺的 M5 芯片,形成 “移动端 – PC 端 – XR 端” 全场景覆盖,16 日相关话题占据数码热搜榜前列。
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
- 芯片性能跨越式提升
M5 芯片的 AI 性能较 M4 提升 4 倍,内存带宽与图形性能提升近 30%,3nm 工艺进一步降低功耗。这一突破对不同产品的赋能各有侧重:
- MacBook Pro/iPad Pro:AI 算力升级支撑专业级创作(如 4K 视频实时渲染),定价 12999 元 / 8999 元起,瞄准高端生产力工具市场;
- Vision Pro:首发 M5 芯片 + 双圈编织头带,29999 元起售,试图通过算力提升破解 XR 设备 “应用生态不足” 痛点。
- 国产厂商同步发力
荣耀同日发布 Magic 8 系列手机,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芯片与 7200mAh 超大电池,5699 元起售的 Pro 版直接对标苹果高端机型;OPPO 则推出 ColorOS 16 系统,以 “AI 代聊”“光场设计” 强化交互体验,形成 “苹果领跑、国产追赶” 的竞争格局。
- 产业链国产化突破
深圳湾芯展上,万里眼发布 90GHz 超高速实时示波器,可支撑 3nm 制程研发检测,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测试设备的垄断,为国内芯片制造提供关键支撑。
三、跨领域关联与未来预判
- 芯片成为共同核心竞争力
无论是汽车激光雷达的 “数字芯片决胜”,还是数码产品的 “AI 算力竞赛”,均印证芯片技术的战略价值。汽车芯片指数近一周虽有波动,但 10 月 13 日 – 15 日累计上涨 1.01%,反映资本市场对芯片赛道的长期看好。
- 安全与体验的平衡成为关键
小米 SU7 事故引发的 “电子解锁可靠性争议”,与激光雷达的 “性能 – 成本平衡” 讨论形成呼应:行业需在技术创新中规避安全盲区,如汽车领域需强化极端场景下的机械冗余设计,数码领域需优化芯片功耗与散热平衡。
-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升级
中国移动推动 eSIM 国产化攻关、新国标倒逼激光雷达升级等政策,与消费者对智能体验的需求形成共振,预计 2026 年将成为 “汽车智能化 + 数码 AI 化” 的爆发元年。
© 版权声明
本站内容皆为互联网信息加以整理收录,若文章或页面信息给你带来不适或侵犯你的权益,请告知primocosmos.com邮箱admin#“换成@”后加域名即可.另:转载请注明出处.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