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5 月 17 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由中宣部部署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,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,于 2016 年 12 月 30 日正式上线运行。
核心定位:
- 国家投入:由国家财政支持建设和运营,确保公益属性
- 学术枢纽:整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资源,构建 “资源共享、方便快捷” 的学术信息平台
- 公益服务:面向社会提供免费开放获取的学术信息服务
- 国际传播: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成果,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
经过近 9 年建设,中心资源总量超过 2700 万条,形成了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体系:
- 收录近 2300 种中文学术期刊,1350 多万篇论文
- 覆盖13 个学科大类,包括:政治法律(392 种)、经济管理(530 种)、文化科学(638 种)等
- 核心期刊全覆盖,是人文社科研究者的首选文献来源
- 收录14000 余种外文学术期刊,980 万篇论文
- 覆盖国际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,弥补国内研究人员获取外语文献的不足
- 收录近 2 万册珍贵古籍,150 多万张古籍图片
- 包括经史子集各类典籍,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
- 收录各类学术集刊,为特色学科、新兴领域研究提供发表平台
- 提供期刊论文优先发布系统,让最新研究成果快速公开发表,实现 “首发即传播”
- 大幅缩短学术成果发表周期,提升学术影响力
- 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专题
- 系统收录相关研究成果,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供文献支撑
- 支持 PC 端、APP、微信小程序等多种访问方式
- 面向机构用户提供镜像系统服务,满足大规模学术需求
- 提供在线阅读、全文下载、检索咨询等一站式服务
数据见证影响力:
- 访问量超 11 亿次,文献阅读和下载量超 1.4 亿次
- 国内机构用户近 9 万家,国外机构用户1000 多家,覆盖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
-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开放获取平台
价值与意义:
- 打破资源壁垒:实现学术资源 “全国一盘棋”,让优质学术资源普惠全国,特别是中西部和基层研究机构
- 促进学术创新: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文献支撑,助力学术原创
- 提升国际话语权:推动中国学术 “走出去”,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
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 “国家仓库” 和 “公共知识基础设施”,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支撑。作为公益性学术平台,它向全社会免费开放,是广大科研人员、教师、学生的学术 “宝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