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国家核安全局的官方信息发布与政务服务载体(国家核安全局隶属于生态环境部,对外保留牌子),核心定位是 “统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、保障核能安全利用”,覆盖核设施监管、辐射安全管理、政策制定、应急处置、公众沟通等全领域,是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的 “官方窗口”,也是核行业主体、公众获取核安全信息的权威渠道。
网站功能围绕 “监管 + 服务 + 信息公开” 三大主线搭建,覆盖核安全从政策制定到落地执行、从企业合规到公众监督的全流程,模块清晰且专业性强。
要闻动态分为 “国家大政”“核安全监管动态”“行业与国际资讯” 三类,核心传递权威信息:
- 国家层面:转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、生态环保的重要讲话(如出席全球妇女峰会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),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涉及核安全的部署;
- 监管动态:发布国家核安全局日常监管行动,如 “华南监督站联合核安全中心完成‘玲龙一号’全球首堆水压试验监督”“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活动”“核设施专项检查”(如西南监督站检查中核四川环保、华东监督站 “双节安全守护”),体现监管的 “严慎高效”;
- 行业与国际:国内方面,同步核电技术突破(如中国核电技术写入 IAEA 国际导则、全球首个聚变能协作中心落地成都);国际方面,转载 IAEA(国际原子能机构)报告、各国核电项目动态(如美国新建核电厂、波兰小型堆选址),帮助用户掌握全球核安全趋势。
公示公告公开核安全领域 “审批结果、资格认证、项目受理” 等关键信息,接受社会监督:
- 项目审批:如 “浙江金七门核电厂 1、2 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”“福建漳州核电厂 2 号机组运行许可证颁发”,明确核设施建设与运行的合规性;
- 资格公示:如 “2025 年第七批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 / 焊接人员资格证书颁发”“境外核安全设备单位注册登记确认”,规范核安全从业人员与机构资质;
- 项目受理:公示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受理情况(如 2025 年 10 月核与辐射项目环评受理公示),保障审批透明。
作为核心板块,“业务工作” 模块细分 6 大领域,体现监管的专业性与全面性:
- 核动力厂和研究堆监管:核心针对核电站、研究堆等关键核设施,开展 “建造 – 运行 – 退役” 全周期监管,如发布核电厂运行许可证、核岛基础浇筑前安全检查报告(如山东招远核电厂、浙江三澳核电厂),确保核设施安全可控。
- 核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管理:监管核燃料生产、运输、储存,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,如对中核四川环保等单位开展现场检查,防范核材料泄漏与放射性污染。
- 核技术与辐射监管:覆盖核技术应用(如医疗放疗设备、工业探伤)、电磁辐射(如雷达、卫星地球上行站)、伴有放射性矿产开发,发布《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(试行)》等规范,明确项目变动的合规要求。
- 监测与应急:负责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发布、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,如开展辐射监测标准预研究、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,保障突发情况下的环境安全。
- 核安全设备与人员:规范核安全设备制造(如批准江苏银环精密钢管、东方汽轮机变更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)、核安全从业人员资格(如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),从 “硬件” 到 “人员” 筑牢安全防线。
- 国际合作:参与全球核安全治理,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、“一带一路” 核安全交流,传递中国核安全监管经验(如 IAEA 高度肯定中国核安全监管水平)。
政策文件汇总 “中央 – 国务院 – 生态环境部 – 国家核安全局” 四级政策,涵盖法律、条例、标准:
- 国家法规:如《原子能法》(集中专题学习研讨)、《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》;
- 监管规范:如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》《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(试行)》;
- 解读配套:通过 “一图读懂”“政策问答” 简化专业政策(如《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》图解),帮助核行业主体快速理解合规要求。
专题专栏聚焦核安全关键领域,如 “监管对象数据库”“法规标准文件库”“核安全报告”“4・1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(核安全主题)”,为监管人员、企业提供系统化的政策与数据支持。
办事服务提供核行业专属线上办事工具,覆盖 “资质申请 – 考试 – 监管申报”:
- 资格考试: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系统,方便从业人员报名与备考;
- 业务申报: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、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,核技术单位可在线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、变更、注销;
- 培训平台: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,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能力。
曝光台公开核安全行政处罚决定书,体现监管 “严肃性”:
- 处罚对象包括核电厂运营企业(如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、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公司)、核安全设备制造企业(如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公司)、放射性废物管理单位(如甘肃东方瑞龙环境治理有限公司);
- 处罚事由多为 “未实施质量保证体系”“放射性废物管理违法”“核安全设备制造违规”,以公开惩戒倒逼行业合规。
- 公众参与:设 “局长信箱”“意见征集”“核与辐射安全问题举报” 入口,公众可反馈核安全疑问、举报违规行为(如辐射污染),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;
- 依申请公开:接受公众对核安全信息的公开申请(如核设施环评报告、监管数据),推动信息透明;
- 核安全科普:通过 “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” 专题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栏,普及核安全知识,消除公众对核能的恐慌。
作为核安全监管的 “官方中枢”,网站通过政策制定、严格监管、国际合作,落实 “总体国家安全观”,保障我国核能开发利用(如核电、核技术应用)安全可控,避免核事故与辐射风险,同时在全球核安全治理中传递中国声音,提升国际话语权。
核设施企业、核技术单位可通过网站快速获取政策规范(如核技术项目变动清单)、办事工具(如申报系统)、监管动态(如专项检查通知),清晰掌握 “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”,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违规处罚;同时,资格认证、设备许可等服务在线化,减少线下跑办成本。
公众可通过网站查询核设施审批结果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、核安全行政处罚信息,了解核能利用的安全保障措施;举报入口与意见征集渠道,让公众能参与核安全监督,同时科普内容帮助公众科学认识核安全,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。
是国家核安全局履行 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” 职能的核心线上渠道,不仅是政策发布与业务办理的 “实操平台”,更是连接国家核安全战略、行业合规发展、公众安全需求的 “关键纽带”。
- 专业性极强:聚焦核与辐射安全细分领域,从核动力厂到放射性废物、从设备到人员,监管覆盖全链条,政策与服务均贴合核行业专业需求;
- 监管严格透明:通过 “专项检查 + 行政处罚曝光 + 审批公示”,既体现监管力度,又保障过程透明,倒逼行业合规;
- 服务与监管并重:既提供线上办事工具(如申报系统、考试系统)便利企业,又通过政策解读、科普消除信息差,兼顾 “严监管” 与 “优服务”。
网站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核安全监管 “标准化、透明化、便捷化”,不仅能保障我国核能安全利用(如核电发展、核技术医疗应用),还能助力构建 “独立、专业、严慎、高效” 的核安全监管体系,为 “碳达峰碳中和” 目标下的核能有序发展提供安全支撑,同时提升公众对核安全的信任度。